close

14079920_1.jpg

有小玩伴的家長們應該可以感受到, 如果不是志同道合的家長很難玩在一起, 教養態度不同經常是:

A 嫌 B ===> 天哪, 你小孩怎麼動手打人?        抑或是:

C 嫌 D ===> 天哪, 在大眾場合訓斥小孩, 好同情他的孩子喔!

觀念不同到底要說還不說? 說了傷感情, 不說會內傷 。到頭來大家保持距離, 就連家人間也碰到相同的困難。

 

[武林過超]

相愛容易相處難, 每家庭間的相處會遇上的大魔王層出不窮: 

★  B 家庭的小朋友愛動手打人,  還可以一起相處嗎? 

★  C, D 兩家庭的爸媽觀念差很多, 還可以一起相處嗎? 

★  育兒這麼累人, 跟新認識的家庭間真的能暢所欲言的談自己的困難嗎? 

★  跟這麼多生疏的家庭真的可以相互陪伴嗎?

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答案是肯定的!

 

[練功秘笈]

介紹一個叫 「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團體,   此共學團每團有25個家庭,  大人小孩衝突事件沒停過, 還能密集相處 怎麼這麼自虐? 辦到的? 推薦共學團領隊帶領大家練功的兩本書: 

 

1. <<P.E.T.父母效能訓練>> (作者: 湯瑪士. 高登)

魯媽本身讀頗多教養書, 問題是看完過一陣子會忘記, 要複習也不見得有這麼多時間, 這時要推薦經典實用的 <<P.E.T.父母效能訓練>>, 這本堪稱葉問級一打十的好書, 讀一本比十本還有效 :

內容兩大主軸:

當孩子遇上困難, 要如何聆聽,才能使孩子吐露心聲?  

當孩子的行為導致父母的困擾,  父母應該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 

本書是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 所有人際關係都可以用的上=====> 當XX遇上困難, 要如何聆聽, 才能使XX吐露心聲? 當YY的行為導致自己的困擾, 該怎麼說話, YY才願意聽? 

 

2. <<成為一個人>> (作者: 卡爾. 羅哲斯)

<<P.E.T.父母效能訓練>>提供了許多親子相處間的互動討論, <<成為一個人>>的論述適用所有人與人間關係, 著重在心法討論

「 成為一個人」是甚麼意思? ==> 當一個人在自由的氛圍裡感到被接納, 這個人通常會運用自由來變得更像自己, 並察覺自己生活有很多是為了符合別人期待的樣貌所指引, 而不是由他內心真正的樣貌的所指引。

我們可以放心讓對方成為他自己嗎? 依照羅哲斯的說法, 讓對方成為他自己, 我們可能會擔心自己關心的人偏離社會期待, 走向不好的途徑, 但回過頭看書上說的羅哲斯在臨床實驗中發現, 人的本性最核心的根本帶有社會性 、前進的傾向、理性且實在。人在成為他自己的過程會是積極正面的。而且每個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 別人的評價不能引導他。過多的建議反而當事人需要消化  - 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 所以需要被糾正 - 這樣的心情 。

可以發展團體感情默契的理論: 羅哲斯一反傳統式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只有準備教學材料, 接下來就由學生們自行討論。結果是令人振奮的, 羅哲斯的學生與其他的學生形成截然不同的特色, 他們對課程展現高度的興趣, 課後仍聚在一起討論, 他們彼此很接近, 並展露出真實的自我。這種結果源自於羅哲斯的理念,  如果一個人被完全接納, 這接納只有同理不帶任何評斷, 這個人就可以發展出撤除防衛心與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去除「權威」的角色,  原來對提升團體熱忱有正向關係。魯媽自己加入的共學團有25個家庭, 每個小孩特質差異頗大, 中間受挫不舒服的經驗不少, 然而在這個團體裡我感覺自己的心情充分被接納, 透過領隊帶領, 團員們在經過一段默契培養的階段後, 讀這本書才發現自己正經歷羅哲斯理論的團體, 大家彼此很接近感情很好, 並展露出真實的自我。

(許多有趣議題: 如何提供一個協助的角色, 或想知道自己在成為一個人過程中的哪一個階段, 對家庭生活的含意.....真心推薦經典好書!)

 

[招式拆解]

每個人在意的事情不一樣, 密集相處必然會產生衝突, 前段兩本書以心理學的角度在衝突發生時提供策略, 避開情緒堆疊的惡性循環, 也避免悶在肚子裡內傷, 大家心情輕鬆自在。常見問題與練功招式有: 

當自己困擾時表達「我訊息」: 「我訊息」是甚麼?  <<P.E.T.父母效能訓練>>裡面有很大的篇幅談「我訊息」, 舉例來說孩子晚回家, 媽媽擔心希望孩子平安無事, 小孩回到媽媽立馬板起臉色教訓 「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我講的話有在聽嗎?」「以後不准出門」===>這些屬於「你訊息」 ,或者這個母親告訴孩子「我很生氣!」,「你訊息」與累積後的情緒(生氣),  孩子比較難理解, 且會啟動防衛機制把力氣花在為自己辯解 (或是辯解也沒用乾脆築一道心牆)。「我訊息」是表達初期的心情 - 「我很擔心 , 真的很希望可以接到你的電話」,  孩子比較容易理解並接納, 並較願意自己思考改善策略, 這個母親在表達初期的心情後, 也可以釋放自己情緒的能量。

察覺與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 碰到孩子的紛爭, 很多人自然地跟對方家長說「沒關係, 小孩就是這樣」然後暗自叫孩子不要跟對方玩, 結果兩個家庭產生疙瘩漸行漸遠, 推一篇共學領隊好文-面對小孩間的紛爭,你的「可接受的劑量」是多少?。面對孩子的問題, 自己真實的感受如何? 如果可以把感受讓對方家長或對方孩子知道, 自己在意的事被接納了解, 會是建立默契的良機。反之, 覺得自己跟小朋友計較好像不夠大方, 不舒服擺在心裡, 表面上好像沒有影響, 但用其他的行為(如疏遠)回應, 就是產生心結與誤會的開始。阿母自己覺得要跟別人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我訊息」情緒不是件簡單的事, 表達真實「我訊息」的情緒好像暴露了自己的弱點, 還不如用生氣 、不滿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來的容易, 但展現生氣與不滿, 對方比較無法理解進而同理, 不被理解的情緒反而更容易堆積在內心到頭來, 其實是「我訊息」的效果可以讓自己心裡舒坦多了。以後我們孩子一定會碰到很多不順的事, 我們都看不到全貌了, 阿母覺得有機會看到衝突並帶領孩子去化解, 可是天賜良緣阿!

避免對孩子「貼標籤」- 如『很霸道』『很自私』『很膽小』...  如果自己或別人的孩子被貼標籤,  會讓雙方處在較為對立的角度, 較無法看到孩子慢慢在進步, 忽略了雙方的默契一點一滴的變好。

好評價 壞評價皆是溝通的絆腳石:<<成為一個人>>裡羅哲斯談到不帶評論的說話方式, 可以讓個人或團體卸除心防, 展露真實的自我。對許多人來說, 只論述事件經過與自己的情緒, 而不批判 、指責或分析他人行為, 不這麼習慣。想多了解一點不帶評論的說話方式, 推薦一本經典書籍: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P.S. 連好評也不建議, 阿母覺得這招難練)

同理心是絕對重要的: 當對方碰到困難時主張先行聆聽與同理, 有關同理心這段小影片有傳神的描述 -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別在於? 

 

看了這麼多招式, 也許你會冒出「又不是我難相處, 為何要我釋出善意?」的想法, 然而就武功秘笈的論述來說, 人與人的關係是變化流動的, 我們所站的位置會決定雙方關係變化流動的方向, 心結談得開雙方就多了解彼此一點, 默契又更好了一些。

希望我們大家都可以在育兒練功的過程中, 得到更豐富的支援與更美好的回憶。祝福大家~~

 

延伸閱讀: 

[育兒] 一個幫小孩找玩伴 幫家長找同伴的社群網頁 Parent's mate

[玩伴] 好好玩的公園遊戲場

 

 

 

 

 

 

 

 

arrow
arrow

    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