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認為在這個社會上稱得上自我實現的人有誰? 」上共學團實踐班時, ​ 講師郭駿武問大家這個問題, 「珍古德, 德雷莎修女, 吳寶春,  吳季剛, 林懷民, 陳樹菊阿嬤... 這些人共同的特質是甚麼? 勇氣 堅持 熱情 創意......  這些特質,  哪一個我們的孩子們沒有?」, 為何成長的過程​​這些特質會漸漸磨損? 是不是表示我們的教育環境出了問題?

DSC03096_1.jpg

 

共學團的教養理念

大腳小腳共學團是學齡前親子社團, 有平日團也有假日團, 每團最多25個家庭, 定期帶孩子在戶外聚會。因為小孩常常吵著看電視, 參加共學團可以經常讓孩子們接近綠地戶外是我加入的第一個原因。一開始聽到這個團體, 冒出很多問號, 進一步的了解後, 知道這個團體主張對孩子「不打 、 不罵 、 不威脅 、 不利誘 、 不恐嚇」。在有小孩前, 從過往的經歷, 我認為孩子就該遵循大人的規則, 不應該擾亂大人的生活。懷孕後開始翻閱一些教養書籍,  衝擊了原先的教養理念, 理解到權威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然而教養書裡每一頁都頭頭是道, 在生活真的可以這麼理想嗎?  跟朋友相約參加了大腳小腳共學團的實踐班, 對共學團有大概的了解, 發現正面教養不是這麼的遙不可及, 接著進入共學團 。

加入共學團前, 實踐班是必要條件, 多了解共學團後, 加入才不會失望。怎麼說呢? 咱們聊聊行為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差別, 行為主義就是孩子出現咱們不期待的 A/B/C行為, 我們會禁止孩子這樣的行為, 必要的話會採用強硬的方式, 人本主義是說, 人的行為都有行為背後的動機, 去理解同理為何孩子有不期待的A行為出現, 孩子的A行為會依孩子自己的速度漸漸消失, 並且不會因為壓抑了A行為, 冒出家長不期待B/C行為

未命名-1.jpg

(行為主義著重於消彌不期待的行為, 人本主義著重於內心問題的處理)

沒有參加過實踐班就參與共學團活動,  可能沒有看到處理心理問題的脈絡,  於是感覺有「放任孩子行為」、「寵壞孩子」的擔憂, 會看到沒有 讓小孩即刻停止錯誤行為,  而有負面想法,  或是感覺用親子平等的方法溝通,  不如權威溝通效率快。 實際上, 親子平等溝通, 真的比權威溝通效率差嗎?  權威溝通法或許表面上迅速達成,  但父母必須一再花時間提醒、強制、檢查,  相較之下若家長願意花時間溝通, 讓孩子自己決定執行,  反而成效更佳。

然而,  家長們的情緒負載經常是滿滿滿滿滿,  如何在情緒很滿的時候, 還要跟孩子慢慢講道理 ?   這難道不會逼死自己嗎? 

如何在情緒很滿的時候, 邊釋放情緒能量, 邊與孩子慢慢討論, 做有效溝通?  推薦<<P.E.T.父母效能訓練>> 一書( 讀書心得), 這是一本給父母很棒的武功秘笈。加入共學團後遇上育兒卡關的問題, 有領隊與團員們一起練功, 也會加速打通任督二脈的時間。

14212696_10154662226124560_1386971039293396028_n.jpg

(圖: 共學經常舉辦讀書會, 討論分享)

前全台共學團有40多團, 參加共學前必須參加的兩天的實踐班(約三個月新開一次班), 在都會區還蠻快滿的, 這是寫文章時新出一期實踐班的簡章

洞察孩子遊戲的天性

小孩們隨處都有遊戲的點子, 共學的日常 大人小孩們間時聚時散 忽近乎遠的距離, 沒有壓力好自在~

共學日常.jpg

公園, 校園, 遊戲場, 開放空間是共學團經常出沒的地方:

共學日常2.jpg

 

建立孩子的物權觀念 
共學絕不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碰到衝突有領隊引導大家看如何處理。比方說家長常常會會擔憂孩子搶別人東西, 破壞別人的東西所有權沒有建立好, 首先亂拿別人東西, 長大些面臨偷竊行為。遇到搶玩具的狀況, 大人自然會希望孩子學會分享, 然而在物權上的培養, 孩子首先發展自主權, 先對自己的物品有安全感後, 進而發展出對別人的物品的尊重。在共學團的環境裡, 允許孩子練習用他們的程度漸進慢慢練習(對自己玩具的所有權), 不強迫孩子配合大人的高度, 一定需要分享, 在孩子自主的情況下慢慢引導可以借 交換, 自己的物品有決定權, 借別人的物品很可能會被拒絕, 讓孩子在喜怒哀樂中學習成長

物權.jpg

 

爸爸大玩伴 

共學時光常有爸爸們出現, 有些爸爸甚至請育嬰假陪伴孩子, 有爸爸的陪伴 小人們好開心

爸爸共學.jpg

 

透過公共議題與社會對話

黃武雄在<<童年與解放>>一書中談論到兒童身上與生俱來無畏體驗的勇氣。吸收知識如不經過體驗只靠背誦或單向的接收, 知識會死去, 會變教條, 死去的知識不再是人的一部份。相反的, 由經驗得來的知識, 便成為人自身不能分割的部分學生除了本文的學習之外, 一定要多多接觸真實生活, 地理課要讓學生踩在土地之上, 和山川河流, 社區城鎮對話。生物課要讓學生摸索真正的自然......。

共學團主張教育與社會脫離不了關係, 並積極餐與社會運動。沒有加入共學團前, 感覺自己一個小老百姓, 跟公共議題沒啥關係, 但加入後慢慢看到共學團自發社團陸續和地方政府合作設計公園遊戲場 (別讓遊具塑膠罐頭化的公園革命)台中團對空汙議題的關注勞工議題、還有捷運等公共場合親子友善空間的討論等等, 感到每個人跟公共議題間關係密不可分

社運1.jpg

( 照片來自特公盟粉絲頁 與親子共學反空汙救健康FB)

 從共學團延伸的有意思的事好多 寫不完, 總之十分推薦啦!!

 

延伸閱讀: 

 [育兒] 一個幫小孩找玩伴 幫家長找同伴的社群網頁 Parent's mate

[玩伴] 好好玩的公園遊戲場

 

 

 

 

 

 

 

arrow
arrow

    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